logo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时间:2019年01月07日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1年,是我省唯一的农林业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建院至今已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设有作物育种栽培(含旱地农业)、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林业、春油菜、生物技术、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等8个专业研究所和1个国家种质资源复份库、1个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检测(西宁)分中心、1个春油菜省级重点实验室、2所省级研究开发中心(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1个农业部春油菜原种繁育基地、5个方面的服务资质(农业部农药登记试验论证单位、农业部科技成果查新资质、省农林工程咨询丙级资质、省植物病毒检测认证、省分析化验计量认证)、1个省马铃薯农业示范园区。全院职工总人数247人,在职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人,占75.3%,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38人。

近几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科技兴农战略和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我院进一步调整学科布局,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个目标,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以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为课题立项的基本出发点和科研重点,着眼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先后推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度强、社会经济效益好、生产急需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春油菜育种方面主要推广品种有“八五”期间育成的常规种“青油14号”,“九五”期间育成了杂交种“青杂一号”、“青杂二号”和“青杂三号”等,其中“青杂一号”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春油菜杂交品种。特别是“青杂三号”由于早熟、高产,可在青海东部山区取代白菜型油菜品种,产量比“青油241”高30%以上。近年来“青杂”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层出不穷,逐渐开始推广,面积迅猛增加,将为青海油料生产锦上添花,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铃薯育种及脱毒马铃薯技术方面主要育成和推广的品种有菜用型马铃薯“青薯168”、高淀粉含量马铃薯“青薯2号”及“下寨65”、“青引5号”、“高原4号”和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夏波蒂”等20多个品种,并建立了完善的脱毒马铃薯基因库,收集和保存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加工、食用等各种用途的优良种质资源200多个。

利用我省地域和气候优势,在具有冷凉地区优势作物豆类研究方面近年选育和推广了“草原12号”、“草原224”、“阿极克斯”、“青荷1号”豌豆品种和“青海9号”、“青海10号”、“青海11号”蚕豆品种等,丰富我省的种质资源,也为我省蚕豌豆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蔬菜育种方面,先后选育出了杂交品种“青海大红番茄”、“青海绿大白菜”、“青辐2号”萝卜、“大通鸡腿葱”等优良蔬菜品种;2000年以来,又先后选育出国内第一个菊芋新品种“青芋1号”,该品种适于在川水、浅山、荒漠地等种类地区种植;第二个加工专用型菊芋品种“青芋2号”,该品种适于在水地种植,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高产可达5000公斤。

农田杂草研究和化学除草技术研究是我院优势学科之一,近年来研制开发的麦田除草剂“麦草光”可一次性防除麦田全生育期的野燕麦和多种阔叶杂草。近期,开发出的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麦阔净”和解决油菜田草害的“油草净”、“油菜枯”、“油田清”以及病虫兼治的新型复配剂“病虫净”系列产品,对麦、油、薯田多种病虫害防效显著,近年来在我省海东地区迅速推广。

在林业科学方面,林木育种是我院长期主攻和坚持的研究方向,建立了沙棘种子园、沙棘良种繁育基地、河北杨基因库、杂种杨基因库等,许多优良种和种源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针对各种困难立地,有目的地选择以灌木为主的乡土树种,紧紧抓住林木育种选、引、繁的三个重要环节,已成功地选育出黑果枸杞、大果白刺、沙地柏、羽叶丁香、金露梅、山梅花等20多个树种。随着育种工作的深入,在引进外域树种方面作了探索和研究,引进成功并应用的树种有四翅滨藜、花棒、银水牛果、西部沙樱、美国沙枣、落基山刺柏等;针对一些适应性强但繁殖难度大的树种,摸索出大棚+容器+基质+管理的综合育苗措施,提出了难繁树种系统的育苗技术。针对青海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湟水流域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治理、青海湖周沙漠化成因、现状、危害程度等,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采取了不同海拔高度的树种配置、集流整地、覆膜保墒、生根粉及吸水剂利用等技术及机械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灌溉与无灌溉造林相结合,封沙育草与造林固沙相结合等改善途径和措施,取得好效果。特别是在干旱区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首次提出了“高杆-大穴-深埋-围栏”四位一体治沙造林配套技术,在生态相似区大面积防沙治沙工程中应用该项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配方施肥”、“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系列专用肥的开发生产”、“土壤微生物研究”、“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容器育苗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一批先进、实用的成果推广应用后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青海农林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 果 转 化

以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为依托,不断加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各专业研究所先后在本省内外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园区近300百个,规模达10余万亩。特别是在湟中、湟源、互助、大通、平安等县分布面积较大,内容涉及油菜、小麦、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和蔬菜、食用菌、林木、花卉、专用肥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等等。特别是“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达5000亩,示范面积达25000亩,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年新增产量3000万公斤。除省内主要农业县外,示范基地还远设新疆、甘肃、内蒙等省区;“青海11号”蚕豆总示范面积达25000亩,其中在甘肃、新疆、内蒙、宁夏等省区的示范面积达20000亩,本省大面积推广45000亩;新引进试种成功的菜用型蚕豆“陵西一寸”,适用于鲜粒速冻和鲜夹保鲜,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菊芋新品种“青芋一号”、“青芋二号”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以上,成为大面积种植的地区特色经济作物,随着推广力度的加大,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麦草光”、“麦阔净”、“油草净”、“油菜枯”、“油田清”以及“病虫净”系列产品,年推广面积达40多万亩,可节省农业劳动力5000万个以上,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如我院设在湟源县寺寨乡下寨村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该基地已逐渐体现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使下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今年下寨村80户种薯面积从以前的50亩扩大到目前的200多亩,可提供优质种薯200吨,预计农民年收入在11万元左右,比在当地种植油料、青稞等作物每亩多收入200-300元,户均增收500元左右。总之要进一步加大制种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我院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更多的展示我院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为科技迅速推广和成果加速转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前卫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60%,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7%,这些成果的转化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测算,从2001—2005年,年均给农民增加净收入6.16亿元。因此,近年来由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是相当巨大的,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科技兴农、科技兴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获 奖 成 果

截止2005年底,全院共取得科技成果356项,获奖成果139项。1991年至今,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22项,其中:“春小麦新品种青春533”、“甘蓝型油菜双低杂种青油331”、“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曾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蓝型低芥酸油菜丹低品种的引种及推广应用”和“辣椒死秧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获首届农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农科院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五大作物农田杂草群落演替与一次性除草技术研究”1997年分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科院协作完成的“沙棘遗传改良系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奖成果有2项,“蚕豆品种青海10号”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院迄今为止获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高奖项。2002年度青海省首届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由省农科院油菜育种专家杜德志、田正科两位研究员获得。

学 科 建 设

经五十多年的发展,我院学科设置和建设,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实现了学科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致化,发挥了科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作用。目前,我院设有作物育种栽培育种、旱作农业、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林业科学、生物技术、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等学科。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我院将立足于国情、省情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切合实际地加大学科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人 才 培 养

科技要创新,技术要进步,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院加大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制定了人才培养规划。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采取选派和鼓励有前途的业务骨干攻读和报考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积极推荐条件成熟和成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或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给年轻科研骨干压担子,担当课题主持人,尽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等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竞争机制,做到了用事业留人,用事业培养人。现人才队伍年龄和学历上合理科学的梯形结构。迄今,我院30名专家分获“青年科技创业奖”、“振华、王义锡科技扶贫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奖”等各种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及奖励近60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省)专家19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优秀专业人才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特别是油菜育种专家杜德志、田正科同志因在油菜育种领域的突出贡献,2003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届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学术交流与合作

从1991年初至今,我院先后派遣出国专家、学者共47批62人,分赴加拿大、美国、印度、俄罗斯、韩国、日本、以色列、泰国、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法国、香港等3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培训、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接待来院考察、访问和讲学的加拿大、美国、印度、丹麦、日本、朝鲜、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70人(次)。近年来,我院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已由单纯的对外接待向科技协作、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方面转变,先后完成了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澳大利亚、美国孟山都公司、国际钾肥、国际小麦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的科技合作项目,并成功承办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多次。通过这些项目的执行和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开展,不仅拓展了我院科技人员的研究思路,开拓了视野,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提供了同行科研人员与外国专家间相互交流、进行合作研究的机会,而且对提高我院科研水平,浓郁学术气氛,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我院的声誉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重点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及省上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了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及春油菜省级重点实验室,总占地面积 平方米,同时引进了一批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并已逐步启动运转,开展了工作,这将为今后人才的培养及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是我省唯一从事农化分析的专业单位,具备对社会提供公正、准确、可靠测试数据的合法资格。现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数十台(件),常规实验室面积600多平方米,面向科研、面向生产,主要开展土壤、肥料、植物等的理化分析测定、农作物品质测定和部分有害物质的分析。其先进的分析仪器、可靠的测试手段,较高的业务素质,为各项科研工作及时提供公正、准确的测试报告。  

种质资源的保存

西宁自然库是国家设立的品种资源中期保存点和周转库,主要利用我省自然气候特点进行资源保存,目前共保存国内外各种农作物资源17975份。青海复份库是国家种质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为增加我国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安全系数,采取异地复份保存方式,库温为-10℃度的低温长期库。目前重复保存北京的国家长期库资源333078份,分别有粮食、油料、纤维、糖料、蔬菜、牧草、绿肥、烟草及近缘野生植物和特殊材料161种作物,分属30科、174属、600种(含亚种)。是世界上异地复份保存量最大的复份库。  

科技扶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扶贫义不容辞。做为农业科研单位,以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科技兴农的目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来,我院在省委、省政府和青海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总体目标来开展我院的科研、开发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三年来,加大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先后在省内外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园区近百个,规模达50余万亩,重点示范推广了油菜、马铃薯、豆类新品种以及脱毒马铃薯、专用肥,新型除草剂、林业苗木等,推广面积逐年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定点科技扶贫成效显著,解决温饱户达5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为科技扶贫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农民群众“送钱送物不如送科技”的呼声日益高涨,促进了该地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实质性转变。科技服务形式多种多样。采取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成果展示、现场指导、专家答疑、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组织全院科技人员广泛深入到全省各州、县、乡等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宣传服务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将科技送入千家万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建院五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院几代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面向青海实际,坚持以生产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在开展农林科研工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为我省农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科教兴国、科技兴农”方针的不断深入贯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后我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及青海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基础,以强省富民为宗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造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网址:http://www.qhu.edu.cn/nky/

 

联系电话:0971-6304393

工信部备案号:青ICP备180010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