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张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是集生猪养殖、食品加工、连锁经营、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和宾馆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科工贸民营企业集团。集团公司成立于1992年,从发展养殖业起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由弱到强,逐步走上一条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道路,到2002年底,集团下辖11家分公司,总资产4亿元,职工人数1500人,年销售收入4亿元,上缴税金100余万元,成为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著名的民营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先进民营企业,其中,公司养殖业基地被评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集团公司的成立顺应了市场需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自身也求得了发展。
董事长张德树先生:
现任全国光彩事业常务理事、青海省政协常委、青海省工商联副会长、青海省私协副会长、西宁市商会副会长、张氏集团董事长等职,为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张德树先生致力于发展养殖业,走适度多元化发展道路,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粗放经营、粗放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1995年—青海省“菜蓝子”工程先进个人
青海省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
西宁市科技兴市先进个人
1996年—青海省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个人
青海省优秀青年企业家
1997年—全国第二届残疾人自强模范
1998年—西宁市先进企业、先进私营企业标兵
西宁市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个人
捐资助学先进单位
西宁市优秀私营企业
西宁市经济运行优秀企业
2001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优秀私营企业
光彩事业先进单位
2002年—优秀个人会员
六好会员企业
青海省十大经济年度企业
集团下属公司:
1、张氏集团大通仔猪繁殖基地
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大型现代化仔猪繁育基地之一,地处西宁大通县黄家寨,占地240余亩,总投资9000万元,从美国、加拿大和国内著名养殖基地引进杜约克和大约克夏等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培育高品质瘦肉型肉猪,试运行阶段已实现出栏2万头,全部建成后,繁育能力将达20万头。
2、张氏集团金昌种猪养殖公司
集团公司运用资产运营的模式,于2000年7月在收购甘肃金昌金川种猪基地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主要用于培训科技人员和猪源过渡,同时是集团的饲料源粮窗口和辐射河西走廊的基地。
3、张氏畜禽制品有限公司
拥有一条自动化自动屠宰生产线和800吨级冷藏库,年屠宰能力为30万头,目屠宰销售量为800头,占西宁市鲜肉销售总量的80%以上,销售网点遍布西宁市所有市场,拥有大、小送货车40余台,采用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公司生产的各类猪系列精细成品、半成品深受客户信赖。
4、张氏小寨养殖厂
主要从事生猪育肥,年育肥生猪10万头,同时承担集团养殖员工技能培训和养殖技术研发、攻关。
5、张氏集团饲料加工厂
始建于一九九六年,引进价值120万元人民币的美国进口饲料生产机组,及生产饲料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20余人,能自行生产养殖业各阶级仔猪、育肥猪、优良饲料,台时产量可达10吨,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满足年繁育20万头生猪所需的饲料。在满足自身生产需求的同时,产品辐射青、甘、陕、川等地区。
6、青海省个体私营贷款担保公司
由集团投资500万元于1999年设立,重点扶持有潜力、资信度度的私营企业和有创业意愿的下岗职工,累计放贷90000万元,解决企业和个人的急需资金。
7、青海隆昌宾馆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隆昌宾馆,是集餐饮、休闲、茶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宾馆,已完全实现了现代化的酒店管理。
8、青海汇龙建筑装潢装饰有限公司
拥有一流水平的CAD设计队伍,承揽青海地区宾馆、酒店、商场等装潢装饰业务。
9、小天鹅宾馆
小天鹅宾馆位于西宁市长江路中心广场北侧,张氏大厦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面15层,地下一层停车,整栋大厦为宏伟典雅的欧式截楼建筑,整体采用框架结构,可任意分割,是集餐饮、娱乐、宾馆、休闲于一体的高档次智能化综合物业。宾馆内部装修及设施设备配置采用三星级装修标准,设备先进,楼层实行自动化管理,装有监视系统、配有自动喷淋系统等先进设备,是西宁市不可多得的黄金物业,内部装修预计2003年7月份完成。
10、青海万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投资开发的万通中心项目地处新宁广场黄金地段,总投资约7亿元,总规模28.7万平方米,是目前青海省第一高层,集智能化、现代化于一体的地标级综合性商务建筑群,建成后将成为西宁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1、大通县黄家寨镇下赵小村—“青海第一村”
原黄家寨镇下赵村住户共165户,总人口760人,2000年人均纯收入1471元,是本镇一个贫困县村,为了帮助下赵村村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张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了该扶贫得民工程,总投资达2000万元,以“基地+农户+市场”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从彻底发送村民居住环境入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兴建了一个高标准小康新村。共168套,每户一套,每套面积为135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三间,主楼旁另设农用车库,房后建设通容纳50头育肥猪的猪舍。村内还将兴建村委会、学校、商店等。
开拓创新 积极进取
1、一手抓养殖规模,一手抓提高猪源质量
集团公司为解决猪源紧张状况,提高鲜肉质量摆脱受外地猪源制约的问题,坚持“一手抓扩大养殖规模,一手抓引进优良品种提高猪源质量”,投资8000万元在国家级贫困县西宁市大通县黄家寨兴建一座占地240余亩,年繁育能力达20万头的大型现代化仔猪繁育基地。从美国和其它养殖场引进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培养出适合西宁气候、水土的优良品种。
2、形成“繁殖—育肥—屠宰—销售”一条龙
集团公司大通仔繁殖基地的建设在西宁市商业银行的大务支持下,启动已建成的养殖板块、边生产、边建设,试运行阶段实现出栏2万余头。在此基础上,2001年我们进一步扩大育肥养殖规模,年育肥8万头,并实现种猪进栏5000头。基地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公司在农业产业化养殖领域已形成“繁殖—育肥—屠宰—销售”一条龙。
3、扩大“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覆盖面,带动基地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公司集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农村工作方针,进一步扩大实施“公司+农户”扶贫经营模式覆盖面,公司今年投资1500万元,在大通县黄家寨赵家磨村实施小康村建设, 将赵家磨村165户农户的住宅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使1500户农户参与到“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中来,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运用企业科技成果带动一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4、注重优秀高级人才的吸引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集团公司在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公司进行改制,公司拿出46.8%的利润分配给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能人。这种创造财富、共享财富,把个人资产社会化的分配机制,吸引全国有影响的一些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聚集到了西宁张氏实业(集团)公司旗下共创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已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良好,已使公司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此举。
“富而思源 富而思进”
集团公司扶贫救助对象涉及服务业、商业、林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使一些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下岗职工从困境中走出,还为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级缓减了社会就业压力。
1、丰富人们的“菜蓝子”
集团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向驻地武警部队、州县企业及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举办专门的培训班、培训饲养员,普及科学养猪知识,指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菜蓝子”工程,同时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帮助政府丰富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
几年来我们先后在西宁市场中让利470多万元用于平抑鲜猪肉市场价格,为社会的稳定和安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扶持国家的教育事业
集团公司为发送贫困地区教学条件落后状况,1995—1997年间投资60万元在西宁中庄乡小寨村和湟中县李家山乡兴建两所希望小学,到目前为止,已解决了470多名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光彩事业”增添了一分光彩,我公司也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西宁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3、在扶贫、扶残、助残方面
集团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坚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和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扶残、助残等“光彩事业”为青海省的扶贫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受到表彰,并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为平安、湟中等地贫困户和残疾人提供无息借款500万元,历年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100多名,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800多名。
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帮助平安县洪水泉乡340名残疾人解决温饱,为首批示范点的58户残疾农户提供30万元脱贫致富资金,定期为他们提供仔猪、饲料、养殖技术、并专门为扶贫点购置车辆进行跟踪服务;给湟中县李家山乡52户贫困农民提供50万元无息贷款,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97年以来我们先后在青海平安县、湟中县、大通县20余个自然村从事扶贫、扶残、助残工作共为其提供450万元无息贷款,传授给他们养殖技术,帮助480户贫困农户从事养殖业,使他们走上了富裕之路。
为西宁市社会福利院30名孤残老人安度晚年,享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张德树先生与福利院达成每年长期捐赠给西宁市社会福利院10万元的捐赠协议,用于补贴孤残老人的医疗、生活及其它相关开支等,捐资从2001年11月起至30名老人寿终正寝。
企业名称:西宁张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张德树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东大街30号隆昌宾馆2楼
邮政编码:810000
电话(传真):0971-823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