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护航湟水山水工程项目推进
本报讯(记者 张弘靓)日前,记者从西宁市财政局获悉,近年来,该局立足财政职能,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作为重点支出方向,多举措破解项目资金保障难题,全力推动相关工程落地见效,为我国乃至全球高原河谷型城市的流域综合治理贡献了极具价值的“西宁方案”。
市财政局积极作为,一方面全力争取中央、省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整合林草、水利、生态、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综合救灾等领域项目资金。2023年,在省里组织申报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中,西宁市凭借出色表现,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三批相关工程项目,项目实施范围覆盖西宁市五区两县97个项目。三年来,累计入库项目投资37.9亿元,其中中央山水专项资金11.72亿元,各级配套资金4.49亿元,整合资金21.69亿元,实施中央山水专项资金项目33个,整合资金项目64个,重点保障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水环境治理等关键领域,为重点工程落地注入“强心剂”。
截至目前,西宁市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已开工96个,完工83个,完工率高达86%,累计完成投资31.46亿元。累计落实项目资金33.88亿元,其中中央山水专项资金11.41亿元,整合配套资金22.47亿元;完成资金支付26.97亿元,资金执行率达80%。
湟水山水工程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不仅全面提升了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我国乃至全球高原河谷型城市的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西宁方案”,彰显了西宁市在生态保护领域的担当与作为。
项目实施以来,市财政局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精准分配财政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并会同项目牵头部门及实施单位积极构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流程监管体系,事前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对湟水山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使用方案进行联合审查,确保项目合规、资金测算精准;事中强化动态监控,依托青海数字财政平台,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并纠正资金使用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会同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市实施的湟水山水工程建设进展、资金使用情况和实施效果开展了核查调研,针对核查反馈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推动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