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时间:2019年01月07日    

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

坐落在日月山下、湟水河畔、河拉山麓的湟源职业技术学校是湟源县唯一一所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是我县办学最早,最具活力的国办中等职业学校。湟源职校人在这里播种理想,耕耘希望;为千万家的致富,为湟源经济的振兴,他们二十年春夏秋冬,二十年风雨兼程,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

湟源职业技校学校作为湟源县职业教育中心,是西宁地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定点单位”、是青海省“地方职业技能鉴定站”、是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是“省二级档案达标单位”,是荣获省、市级“绿色学校”、县级“文明单位”称号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25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交通十分便利,在附近设有分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文化专业级教师4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5%;中级以上职称占80%,另外聘有技师以上教师7人。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建有供机电、焊接、烹饪、建筑、计算机、服装加工工艺等专业学生实训室,拥有多动能厅、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及远程教育网、校园网。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倡导“技能过硬、求实创新、人格健全”的校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开设机电、计算机、电工电子、焊接、建筑、服务加工、幼师等15个专业;学校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及新农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湟源电大自1998年7月创办以来,共培养本科、专科毕业生904人。从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750多名懂知识、有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广大教师敬业敏思,锐意进取,学校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教学氛围,形成了人人想干事、愿干事、干好事的良好局面,建立了一支理论扎实,技能过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先后30多名教职工,近40名学生受到了省、市、县的表彰奖励。

学校本着服务于社会,有利于学生,有益于企业的原则设置专业,并积极与省工业学校、辽宁营口中等专业学校、天津统计职专、青岛新时代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开通了学生继续深造的直通车。

学校实行无缝隙管理,管理科学、规范。从学生入学开始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成才,具备今后就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校制订了详细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并制订了一日常规,规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学生走进校园,就已经走向成才的第一步,逐步成为有理想、求上进、爱学习、守纪律、勤劳动、讲卫生的好学生。

在教学体制上,建立了多元训练模式,又把完成理论学习的学生采取间歇强化式实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积极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特种行业进行考核,颁发特种行业上岗操作证。近两年来,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的学生684人,获得资格等级证书550多人。

从社会效益和学生的前途出发,为更好的办好职业教育,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每当新学年开始,学校对新开设专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用工需求状况进行慎密走访考察,作出科学分析,针对众多企业的用工情况,与其达成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协议。学校坚持先考察后安置,做到“安置、安置、再安置”和“月工资待遇低于800元不安置,让学生高兴,让家长放心,让企业满意”。学生入学时,学校与家长鉴定就业安置协议书,保证为每个学生提供满意的工作,学校定期给学生讲解当前就业形势,企事业需求动向和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学校还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发展前途等,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使学生感觉到学校永远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追风赶月向未来,春花秋实在职校。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职校的每天都是新的。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充满活力的职校人高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旗帜,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更加辉的明天,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湟源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3年。占地21000m2,建筑面积4570m2。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54名(外聘专业教师1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34人,专业教师27人,本科学历29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36人。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6个,语音室、微机室可供150名学生同时上机学习。设有机电、计算机、焊接、建筑、公共服务等15个专业。学校开展成人本科、大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层次的教育,2006年成立了湟源县职业技能鉴定站,是一所多功能综合型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学校管理科学,设备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勤奋、齐心协力,正在为把湟源职校建设成为省一流职校而努力。

专 业 简 介

一、计算机及应用: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主要课程:电工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工程制图、软件方法基础、信息系统应用基础、可视化编成应用等。

二、烹饪专业:培养中高级烹饪人员。面向旅游、餐饮、服务业,从事烹饪(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工作。主要课程:烹饪基础化学、烹饪原料与加工、烹饪工艺美术、烹调技术、面点工艺、西餐制作、餐饮设备使用与保养、食疗与保健、饭店经营管理基础、计算技术、烹饪成本核算、烹调技术操作训练、宴席设计、餐饮岗位实习。

三、焊接技术:本专业主要培养各行业中从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施,焊接夹具的设计、焊接质量的检验与分析、焊接工艺的实施等工作的人员。主要课程:金属学与热处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焊接电源、熔焊技术原理与工艺、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焊接质量检验,焊接车间管理与技术经济、专业英语等。

四、裁剪缝纫: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服装业和服装市场,从事服装制作、裁剪、缝纫、整汤、质检等工作。主要课程: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服装制作工艺、服装生产管理、服装贸易实务、电动缝纫基础。

五、电机与电器:本专业培养电机与电器制造、测试、维修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电工基础、电工材料、电机学、电器原理和低压电器、电子技术、电子与电器制造工艺、电子与电器测试技术、电力拖动和自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电器CAD/CAM。

六、幼儿师范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较强,有特长又全面发展,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能担任教育行政部门,少工委等机构的儿童工作者。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幼儿游戏论、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手工制作、儿童舞蹈创编、幼儿园管理学、幼师英语口语、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幼儿语言教育。

发 展 规 划

1、突出一个重点: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坚决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学校技能性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及再就业培训等四项工程计划,以促使我校各项工作有较大突破和大发展。

2、把握两个关键。

一是把握好学生就业这一关键。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毕业生提供准确、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采取定单培训方式,努力促进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

二是把握好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工作。充分利用省内外先进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加强城乡结合,与省内外学校合作,走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之路,达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3、狠抓三项工作。

一是狠抓招生工作。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认真执行好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在校人数达2000人左右,为建立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做贡献。

二是狠抓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力争解决学生食宿和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训练的困难,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使学校教育发展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资金投入,以“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为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4、抓好三方面的创新。

一是办学机制的创新。把学校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学机制,尽快地转变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办学机制,这一点必须从行政管理部门到办学单位都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付诸实施。

二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把学校从“学历教育”模式转变为“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三是办学观念的创新。把管理学校变为经营学校,把学校当作一个现代企业来经营,市场需求就是我们的办学方向,合格的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优秀的人才体现我们的竞争实力,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就是确保学校高效运作的基础。

5、努力做到四个适应。 一是培养目标要与社会用人要求相适应。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的标准来制订。

二是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必须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界限,彻底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配置原则,选择一些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或行业作为学校的首选专业,加以建设。教学设备要与现代企业的生产设备相接轨。

三是教学方法要与职教特点相适应。变重学历为重能力;变重理论为重实践,变书本教学为直观教学,变“实验室试验”为开放的技能性训练。

四是师资队伍要与教学要求相适应。要求培养的学生既能动笔,又能动手,首先就要求教师要能动手,这就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既懂理论,又会实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加强四个方面的建设。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提升竞争实力。 二要加强实训设备建设,强化动手能力,办出职教特色。

三要加强招生网络建设,促进校校合作,使优势资源共享,实现强强联合,扩大学校知名度。

四要加强就业网络建设,努力争取校企合作,确保学生有就业去向。在这方面要与各大企业联网,掌握社会对各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建立就业信息反馈与通报制度,让学生不愁,使家长放心。

联 合 办 学

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我校围绕县城经济发展,本着为“三农”服务和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办学思路,初步走出了一条校校联办、校企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对外联合办学的路子,不断扩大了办学规模。目前,我校在与省外辽宁营口中专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中,共计招生160人;其中:2003年招生31名,现已毕业全部就业;2004年招生45人,2005年招生48人,2006年招生36人。与省内青海省工业学校招生46名。累计招生206名。

企业订单培养由市计经委批准,我校向青海华新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培养湟源籍员工300名,其中生物化验专业17名;仪表专业24名;电工专业22名;机修专业36名;天车工专业46名;金属冶炼专业155名。

校企联办培养:

根据与企业用人的培训协议,今年四月一日,向上海沪东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输送34名电焊专业学生,向青海中建钢结构制造公司输送了26名维修专业学生;四月二十四日,向河北保定蓝波公司输送了100名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专业学生。

 

联系电话:0971-6304393

工信部备案号:青ICP备18001053号